彩电行业下半年会回暖吗?2017年上半年彩电业认识的5大误区
导读:2017年上半年彩电市场并不理想:量降、彩电彩电价涨、行业下半利润大跌成为市场常态。年会年上不过在这种常态规律之下,回暖还有一些更为有意思的半年细节,且很多人对这些细节存在误解。大误爱尔兰whatsapp群发
2017年上半年彩电市场并不理想:量降、彩电彩电价涨、行业下半利润大跌成为市场常态。年会年上不过在这种常态规律之下,回暖还有一些更为有意思的半年细节,且很多人对这些细节存在误解。大误
外资品牌成最大赢家?彩电彩电不是那样的!
据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行业下半2017年上半年国内传统品牌的年会年上市场零售份额为69.1%,较去年下降0.3个百分点;互联网品牌的市场零售份额为12.0%,较去年下降4.0个百分点;外资品牌市场零售份额为18.9%,较去年上升4.3个百分点。
这个数据看起来是外资品牌占据了上半年彩电市场的“大喜”角色。互联网品牌和传统内资品牌都遭遇了尴尬。但是,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AVC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夏普的零售量规模为126万台,同比增长93.5%。夏普的增量在上半年2181万台总销量中占据了大约2.99%。即所谓外资品牌的市场成长的4.3个百分点,大部分都来自夏普一家。
那么夏普的增长是如何来的呢?答案是,夏普自去年被鸿海收购之后,在台系文化的葡萄牙ws超级群发指引下,品牌策略进一步“大陆化”——简单说,就是价格战。上半年主流市场最便宜的60英寸、70英寸等彩电产品都来自于夏普品牌。通过价格策略,夏普实现了销量翻番和多年市场份额持续下滑趋势的逆转。
所以,外资品牌表面上的占比提升,并非来自外资品牌的传统优势市场——高价产品。而是主要来自于夏普的低价格策略。而扣除夏普的成长之后,在上半年整体市场萎缩7.3%的背景下,外资阵营的其他品牌“实际没有多少逆势增长”,他们和国内品牌一样,遭遇了“销量萎缩”。——最为准确的说法不是“外资品牌是大赢家”。而是“台湾品牌夏普成了大赢家”。
1%的利润率微薄,是因为终端涨价少?不是的!
“由于面板价格涨幅高于整机,彩电企业利润普遍下滑,行业净利润估算不足1%,低于去年同期约1.5%的水平。”——这是现在整个行业都在传的消息。即利润下降是因为涨价涨的少了。
奥维云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面板价格涨幅平均在40%左右,而消费者拿到的彩电整机成交价格涨幅在12%到13%。举例来说,今年6月,葡萄牙ws产号系统销量最大的55英寸电视,UHD面板的均价同比增长了19%,而整机的均价下降了1.0%;销量第二的32英寸电视,HD面板的均价同比增长26%,而整机的均价仅增长13%。
但是,这个逻辑忽视了面板到底占整机成本的比例。事实上,随着彩电液晶面板在过去长达十余年的价格下降周期中形成的“低成本化”趋势的形成,以及彩电的智能化发展,“OPENcell”的液晶面板,在电视机中的成本占比大幅下降,从最早的75%,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0-50%,甚至更低。
6月份,32英寸面板价格为72美元、40英寸为143美元;这的确比2016年初,32英寸55美元上下、40英寸100美元不到贵了4成以上(32英寸涨了18美元,40英寸涨了43美元)。但是,对于售价普遍在1200元上下的32寸液晶电视而言,现在高价的面板成本也只有整机售价的4成,涨价部分(18美元)则只占整机价格的一成。——或者说,32英寸电视如果涨价达到一成以上,足以补平面板涨价程度,甚至还有富余。
“买的罗马尼亚ws群发没有卖的精”:厂商们不会在行业整个涨价中,还愿意自己吃下成本上涨的部分。事实上,上半年的彩电业的利润下滑主要原因来自于库存变化。
即2016年三季度开始面板价格上涨,彩电企业增加了上游库存。但是,2017年开始销量却下滑了,这导致终端产品库存也增加。另一方面,2017年5月开始,面板价格横盘,甚至出现了逆向下降:6月中旬,32英寸720P液晶面板,价格最高降幅为1美元,而40英寸1080P全高清面板和43英寸1080P全高清面板,价格最高降幅为2美元。在4K超高清面板方面,49英寸4K超高清面板价格降幅为1美元,同样的降幅,也出现在55英寸4K超高清面板中,降幅同样为1美元。7月以来,降幅继续扩大。
所以,整个行业构成了:面板企业比整机企业精明,整机企业比消费者精明(“买的没有卖的精”)的格局。而整机企业的利润增加,则取决于整机企业比消费者精的部分,要比他们在面板企业那里损失的部分“大”——反之,则利润下降。罗马尼亚whatsapp群发
即,彩电行业的利润从去年的1.5%到现在的1%,核心是出在库存变化上。而非上下游涨价与终端价格变化的差值上。——比较高的上游和整机库存,与面板产品价格横盘并将进入下降通道的预期,产生了“存量亏损”!
等着换机潮,还能再借互联网火一把?那就错了!
面对上半年彩电行业7.3%的负增长,很多专家在建议“撬动换机”市场。因为,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统计,目前国内超期服役电视中的CRT电视接近2.5亿台。国内保有的5.5亿台彩电中,还有3.8亿台无法接入互联网;即使能接入互联网的1.7亿台电视中,也有相当部分的产品存在操控体验不理想、内容节目贫乏等问题。
表面看,这似乎意味着一个非常大的市场:2.5亿台的超期CRT还不赶快换掉!但是,为何有这么多超期产品呢?答案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人自古节俭,这是一个巨大的惯性;第二,这些产品都在农村,很多是留守家庭;第三,这些产品中的相当一部分开机率是很低的;第四,这些产品大部分性能品质尚且良好。
同时,更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这些CRT产品很多是廉价产品——不仅售价本来就很低,而且还拿了“家电下乡”的补贴。而现在液晶电视还在“价格高位”徘徊。这样的格局,如何通过液晶撬动超期产品存量市场呢?
另一个数据,在互联网接入上,不得不承认“好用”的产品真的占比不多——没有1.7亿台那么高的存量,最多也就是过三年1.4亿台销量中的“上三分之一配置”的“精品”效果还算良好。
但是,关于互联网接入这件事情不是电视自己说了算:因为还有每年超过千万台的智能盒子产品在销售,也有每年数量庞大的广电盒子和IPTV盒子在销售。盒子产品不仅增加了互联网接入电视应用的规模,而且这是一个“不新不旧的电视升级新功能、变得强悍”的非常好的、非常简单、非常便宜的手段。
所以,无论是超期的CRT,还是非联网的液晶,让消费者换成新电视,给市场注入新规模,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更何况,现在“屏幕”多元化,电视机的必要性在下降。包括手机、电脑的娱乐方式的增加,改变了电视的必要性。再结合留守家庭、城市漂泊家庭等的社会结构现状,就构成了中国电视机普及率不能等比于欧美市场的现实。
总之,13亿人口的基数上,彩电行业的规模还没有到顶点,但是,这种规模增长,更多的依赖于社会习惯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不是产品自身“是不是过期、是不是具有网络功能、是不是最先进的技术”。
下半年行业会回暖吗?答案还是要看价格的!
AVC的研究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2181万台,同比下降7.3%;下半年中国彩电市场表现优于上半年,市场规模为2612万台,同比下降4.6%。上半年虽然销量下降,但彩电零售额740亿元,同比增长4.3%;预计全年零售额1596亿,同比增长2.3%。
这个数据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反差:上半年销量下降的多,销售额增加的却多——下半年销量下降的少,销售额增加却也降低了。即销售额和销量的变化不成比例。为什么呢?
AVC的研究进一步说,三季度,预计彩电市场规模为1111万台,同比下降7.0%;四季度中国彩电市场规模将达1501万台,同比下降2.7%。也就是说全年同比下降5.8%的预期,主要靠四季度的回暖来弥补。前三季度还是会维持7.1%以上的萎缩。
那么,为什么四季度市场会逆转呢?答案在于6月份以来,上游面板的价格已经开始松动,7月份出现了明确的全线向下的趋势。业内认为,下半年上游面板价格稳中有降是大概率的事情。
但是,碍于此前彩电企业比较高的上下游库存,彩电企业的促销攻势可能得等到三季度末才会展开。这样,只有四季度能够依赖下半年上游面板的价格下滑,打一打真正的价格战,进而在市场总规模上能显著降低下降幅度。也正因为,下半年市场降幅的回落,依赖于价格下行,所以下半年彩电市场的销售额变化,不会随着销量好转进一步增长,反而可能下降。
用一句话总结即是:行业所有变化,还是围绕产品价格进行。离开价格战谈彩电市场是极其不明智的。
电商走到头?彩电业恐怕不这么认为!
上半年彩电市场另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出现在电商领域:一方面,主打电商渠道的互联网品牌阵营的市场零售份额为12.0%,较去年下降4.0个百分;另一方面,整个线上渠道市场,2017年上半年彩电零售量为768万台,占比35%,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个百分点。
双降的数据,似乎让很多人觉得“彩电电商”走到头了。但是,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误解!
首先,为何线上渠道和互联网品牌占比下降呢?因为,这些通路,过去主打的优势是价格便宜。2016年开始的涨价潮,自然令线上部分“首当其冲”。——涨价过程中,最便宜的部分最扛不住,是基本的道理。昂贵些的产品能通过本来就比较高的利润消化成本变化;那些便宜的产品则直接就进入亏损行列。
这使得,涨价潮中,线上渠道的产品价格波动远高于整个彩电市场和线下渠道。按一般的规律,线上渠道销量下降也应该明确的高于整个行业和线下市场。这是线上占比下降1%的原因。
第二,如果将互联网品牌整体的4.0%的萎缩,与线上市场1%的下降对比,则会发现另一个需要解答的问题——二者3.0%的差异,是怎么来的呢?由于互联网品牌线下占比非常少,基本可以认为这3.0%的差异,就是非互联网品牌线上渠道的增量。即,传统彩电品牌的电商渠道占比是增长了的。
第三,在线上渠道1.0%的占比下滑的同时,线上渠道产品的涨价趋势、大尺寸化趋势可是超过整个彩电市场的。因此,如果有一个销售额占比的数据(而非简单销量数据),2017年线上彩电市场的增幅,很可能大于整个行业。
所以有这样的结论:线上彩电市场、电商的表面低迷,是由于互联网品牌较大的衰退造成了;而传统品牌的“上线”比例则还在增长。电商渠道的行业价值在2017年上半年不是降低了,而是增加了。一旦新兴互联网品牌的结构转型调整到位,电商彩电占比将恢复增长。
总之,2017年上半年的国内彩电市场除了“量降、价涨、利润大跌”三大整体规律外,在更多的细分细节上还表现出一些“特殊的规律”。这些特殊的规律恰恰是不同品牌的差异点所在,也将是决定未来市场发展的动能所在。
2017年上半年彩电市场并不理想:量降、彩电彩电价涨、行业下半利润大跌成为市场常态。年会年上不过在这种常态规律之下,回暖还有一些更为有意思的半年细节,且很多人对这些细节存在误解。大误
外资品牌成最大赢家?彩电彩电不是那样的!
据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行业下半2017年上半年国内传统品牌的年会年上市场零售份额为69.1%,较去年下降0.3个百分点;互联网品牌的市场零售份额为12.0%,较去年下降4.0个百分点;外资品牌市场零售份额为18.9%,较去年上升4.3个百分点。
这个数据看起来是外资品牌占据了上半年彩电市场的“大喜”角色。互联网品牌和传统内资品牌都遭遇了尴尬。但是,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AVC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夏普的零售量规模为126万台,同比增长93.5%。夏普的增量在上半年2181万台总销量中占据了大约2.99%。即所谓外资品牌的市场成长的4.3个百分点,大部分都来自夏普一家。
那么夏普的增长是如何来的呢?答案是,夏普自去年被鸿海收购之后,在台系文化的葡萄牙ws超级群发指引下,品牌策略进一步“大陆化”——简单说,就是价格战。上半年主流市场最便宜的60英寸、70英寸等彩电产品都来自于夏普品牌。通过价格策略,夏普实现了销量翻番和多年市场份额持续下滑趋势的逆转。
所以,外资品牌表面上的占比提升,并非来自外资品牌的传统优势市场——高价产品。而是主要来自于夏普的低价格策略。而扣除夏普的成长之后,在上半年整体市场萎缩7.3%的背景下,外资阵营的其他品牌“实际没有多少逆势增长”,他们和国内品牌一样,遭遇了“销量萎缩”。——最为准确的说法不是“外资品牌是大赢家”。而是“台湾品牌夏普成了大赢家”。
1%的利润率微薄,是因为终端涨价少?不是的!
“由于面板价格涨幅高于整机,彩电企业利润普遍下滑,行业净利润估算不足1%,低于去年同期约1.5%的水平。”——这是现在整个行业都在传的消息。即利润下降是因为涨价涨的少了。
奥维云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面板价格涨幅平均在40%左右,而消费者拿到的彩电整机成交价格涨幅在12%到13%。举例来说,今年6月,葡萄牙ws产号系统销量最大的55英寸电视,UHD面板的均价同比增长了19%,而整机的均价下降了1.0%;销量第二的32英寸电视,HD面板的均价同比增长26%,而整机的均价仅增长13%。
但是,这个逻辑忽视了面板到底占整机成本的比例。事实上,随着彩电液晶面板在过去长达十余年的价格下降周期中形成的“低成本化”趋势的形成,以及彩电的智能化发展,“OPENcell”的液晶面板,在电视机中的成本占比大幅下降,从最早的75%,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0-50%,甚至更低。
6月份,32英寸面板价格为72美元、40英寸为143美元;这的确比2016年初,32英寸55美元上下、40英寸100美元不到贵了4成以上(32英寸涨了18美元,40英寸涨了43美元)。但是,对于售价普遍在1200元上下的32寸液晶电视而言,现在高价的面板成本也只有整机售价的4成,涨价部分(18美元)则只占整机价格的一成。——或者说,32英寸电视如果涨价达到一成以上,足以补平面板涨价程度,甚至还有富余。
“买的罗马尼亚ws群发没有卖的精”:厂商们不会在行业整个涨价中,还愿意自己吃下成本上涨的部分。事实上,上半年的彩电业的利润下滑主要原因来自于库存变化。
即2016年三季度开始面板价格上涨,彩电企业增加了上游库存。但是,2017年开始销量却下滑了,这导致终端产品库存也增加。另一方面,2017年5月开始,面板价格横盘,甚至出现了逆向下降:6月中旬,32英寸720P液晶面板,价格最高降幅为1美元,而40英寸1080P全高清面板和43英寸1080P全高清面板,价格最高降幅为2美元。在4K超高清面板方面,49英寸4K超高清面板价格降幅为1美元,同样的降幅,也出现在55英寸4K超高清面板中,降幅同样为1美元。7月以来,降幅继续扩大。
所以,整个行业构成了:面板企业比整机企业精明,整机企业比消费者精明(“买的没有卖的精”)的格局。而整机企业的利润增加,则取决于整机企业比消费者精的部分,要比他们在面板企业那里损失的部分“大”——反之,则利润下降。罗马尼亚whatsapp群发
即,彩电行业的利润从去年的1.5%到现在的1%,核心是出在库存变化上。而非上下游涨价与终端价格变化的差值上。——比较高的上游和整机库存,与面板产品价格横盘并将进入下降通道的预期,产生了“存量亏损”!
等着换机潮,还能再借互联网火一把?那就错了!
面对上半年彩电行业7.3%的负增长,很多专家在建议“撬动换机”市场。因为,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统计,目前国内超期服役电视中的CRT电视接近2.5亿台。国内保有的5.5亿台彩电中,还有3.8亿台无法接入互联网;即使能接入互联网的1.7亿台电视中,也有相当部分的产品存在操控体验不理想、内容节目贫乏等问题。
表面看,这似乎意味着一个非常大的市场:2.5亿台的超期CRT还不赶快换掉!但是,为何有这么多超期产品呢?答案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人自古节俭,这是一个巨大的惯性;第二,这些产品都在农村,很多是留守家庭;第三,这些产品中的相当一部分开机率是很低的;第四,这些产品大部分性能品质尚且良好。
同时,更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这些CRT产品很多是廉价产品——不仅售价本来就很低,而且还拿了“家电下乡”的补贴。而现在液晶电视还在“价格高位”徘徊。这样的格局,如何通过液晶撬动超期产品存量市场呢?
另一个数据,在互联网接入上,不得不承认“好用”的产品真的占比不多——没有1.7亿台那么高的存量,最多也就是过三年1.4亿台销量中的“上三分之一配置”的“精品”效果还算良好。
但是,关于互联网接入这件事情不是电视自己说了算:因为还有每年超过千万台的智能盒子产品在销售,也有每年数量庞大的广电盒子和IPTV盒子在销售。盒子产品不仅增加了互联网接入电视应用的规模,而且这是一个“不新不旧的电视升级新功能、变得强悍”的非常好的、非常简单、非常便宜的手段。
所以,无论是超期的CRT,还是非联网的液晶,让消费者换成新电视,给市场注入新规模,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更何况,现在“屏幕”多元化,电视机的必要性在下降。包括手机、电脑的娱乐方式的增加,改变了电视的必要性。再结合留守家庭、城市漂泊家庭等的社会结构现状,就构成了中国电视机普及率不能等比于欧美市场的现实。
总之,13亿人口的基数上,彩电行业的规模还没有到顶点,但是,这种规模增长,更多的依赖于社会习惯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不是产品自身“是不是过期、是不是具有网络功能、是不是最先进的技术”。
下半年行业会回暖吗?答案还是要看价格的!
AVC的研究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2181万台,同比下降7.3%;下半年中国彩电市场表现优于上半年,市场规模为2612万台,同比下降4.6%。上半年虽然销量下降,但彩电零售额740亿元,同比增长4.3%;预计全年零售额1596亿,同比增长2.3%。
这个数据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反差:上半年销量下降的多,销售额增加的却多——下半年销量下降的少,销售额增加却也降低了。即销售额和销量的变化不成比例。为什么呢?
AVC的研究进一步说,三季度,预计彩电市场规模为1111万台,同比下降7.0%;四季度中国彩电市场规模将达1501万台,同比下降2.7%。也就是说全年同比下降5.8%的预期,主要靠四季度的回暖来弥补。前三季度还是会维持7.1%以上的萎缩。
那么,为什么四季度市场会逆转呢?答案在于6月份以来,上游面板的价格已经开始松动,7月份出现了明确的全线向下的趋势。业内认为,下半年上游面板价格稳中有降是大概率的事情。
但是,碍于此前彩电企业比较高的上下游库存,彩电企业的促销攻势可能得等到三季度末才会展开。这样,只有四季度能够依赖下半年上游面板的价格下滑,打一打真正的价格战,进而在市场总规模上能显著降低下降幅度。也正因为,下半年市场降幅的回落,依赖于价格下行,所以下半年彩电市场的销售额变化,不会随着销量好转进一步增长,反而可能下降。
用一句话总结即是:行业所有变化,还是围绕产品价格进行。离开价格战谈彩电市场是极其不明智的。
电商走到头?彩电业恐怕不这么认为!
上半年彩电市场另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出现在电商领域:一方面,主打电商渠道的互联网品牌阵营的市场零售份额为12.0%,较去年下降4.0个百分;另一方面,整个线上渠道市场,2017年上半年彩电零售量为768万台,占比35%,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个百分点。
双降的数据,似乎让很多人觉得“彩电电商”走到头了。但是,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误解!
首先,为何线上渠道和互联网品牌占比下降呢?因为,这些通路,过去主打的优势是价格便宜。2016年开始的涨价潮,自然令线上部分“首当其冲”。——涨价过程中,最便宜的部分最扛不住,是基本的道理。昂贵些的产品能通过本来就比较高的利润消化成本变化;那些便宜的产品则直接就进入亏损行列。
这使得,涨价潮中,线上渠道的产品价格波动远高于整个彩电市场和线下渠道。按一般的规律,线上渠道销量下降也应该明确的高于整个行业和线下市场。这是线上占比下降1%的原因。
第二,如果将互联网品牌整体的4.0%的萎缩,与线上市场1%的下降对比,则会发现另一个需要解答的问题——二者3.0%的差异,是怎么来的呢?由于互联网品牌线下占比非常少,基本可以认为这3.0%的差异,就是非互联网品牌线上渠道的增量。即,传统彩电品牌的电商渠道占比是增长了的。
第三,在线上渠道1.0%的占比下滑的同时,线上渠道产品的涨价趋势、大尺寸化趋势可是超过整个彩电市场的。因此,如果有一个销售额占比的数据(而非简单销量数据),2017年线上彩电市场的增幅,很可能大于整个行业。
所以有这样的结论:线上彩电市场、电商的表面低迷,是由于互联网品牌较大的衰退造成了;而传统品牌的“上线”比例则还在增长。电商渠道的行业价值在2017年上半年不是降低了,而是增加了。一旦新兴互联网品牌的结构转型调整到位,电商彩电占比将恢复增长。
总之,2017年上半年的国内彩电市场除了“量降、价涨、利润大跌”三大整体规律外,在更多的细分细节上还表现出一些“特殊的规律”。这些特殊的规律恰恰是不同品牌的差异点所在,也将是决定未来市场发展的动能所在。
(责任编辑:百科)
推荐文章
-
绿色地狱是一款自由度非常高的沙盒游戏,可能很多小伙伴也是非常想要了解,游戏中需要通过利用环境完成生存任务,当然也会随时遇到危险,这款新作预计在今年夏季开启抢先体验,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一下。 ...[详细]
-
《塞我达传讲:郊家之息》是众玩家心中的神做,很多游戏媒体赐与谦分评价。远日,国中大年夜神VividDelights晒出了便宜的《塞我达传讲》气势的木制小夜灯,包露《郊家之息》《时之笛》《傍早公主》战特 ...[详细]
-
匈牙利研究团队称在火星陨石ALH-77005上发现生物信号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一个匈牙利研究团队称,他们在火星陨石ALH-77005上发现了生物信号。研究称,陨石微观结构表明其上似乎有“各种细 ...[详细]
-
探测器“晓”发现金星大气层上方厚厚的硫酸云层里可能有生命的痕迹
探测器“晓”发现金星大气层上方厚厚的硫酸云层里可能有生命的痕迹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ETtoday:太阳系里有「外星人」吗?照「航太总署」(NASA)的说法,很可能是有的。但是 它们并非活在星 ...[详细]
-
马莎真想快快长大。怎样才能长大中呢?马莎想了好多办法。她穿上妈妈的高跟鞋,又学姑姑的样子,把头发卷成卷儿……大人们看了,都笑起来,说:“真是个小孩子!”有一次,马莎发现地脏了,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把地扫干 ...[详细]
-
加拿大科学家破解用微波炉加热剖开两半的提子会爆出火球之谜研究人员以不同呈球形物件试验都有相同效果。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加拿大数名科学家近日在实验室用微波炉做实验,结果他们烧坏了12个微波炉后, ...[详细]
-
颅骨穿孔术:史前人类为什么要在头骨上钻孔?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新浪科技任天):国外媒体报道,早在几千年前,许多地方的人类就已经进行了所谓“头部穿孔”又称颅骨穿孔术或环锯术)的手术。事实上,在 ...[详细]
-
英国爱尔兰“铁达尼号咖啡厅”拍到神秘白雾 客人放大后惊呆:是船长!
英国爱尔兰“铁达尼号咖啡厅”拍到神秘白雾 客人放大后惊呆:是船长!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ETtoday:电影《铁达尼号》上映后,话题至今都未停止讨论过。在国外也有许多歌颂铁达尼号船只、故事的粉 ...[详细]
-
《百英雄传》将在7月底推出大型更新剧情DLC也将公布2024-07-21 11:04:43编辑:柒柒 。第一个章节将于8月 ...[详细]
-
NASA“冰桥行动”在北冰洋发现神秘圆形冰洞 或是海豹浮面呼吸造成
NASA“冰桥行动”在北冰洋发现神秘圆形冰洞,或是海豹浮面呼吸造成NASA近年开始“冰桥行动”,观测气候变化对该地区的影响。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美国太空总署NASA)早前在北冰洋进行年度飞行勘 ...[详细]
热点阅读